返回

贬妻为妾后,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9章 君心难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一百零九章君心难测

    裴玄实在不能理解沈玥的做法。

    明明留在京城才是最正确的选择,她却执意要冒险找死,图什么?

    难不成,她竟是真心想为父兄伸冤吗?

    可沈观山父子已经死了,死得尸骨无存,死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,即便重查案情,讨回清白又如何?

    裴玄不觉得这对沈玥会有多大的好处。

    沈家已无男丁,家族落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,讨回清白也不过是名声好听一点,改变不了沈家衰落的处境。

    沈玥手里有沈家全部的家产,她又是女子,无法袭爵,哪怕豁出性命为父兄讨回公道,拿回了武安侯爵,好处也落不到她头上,只会便宜了沈家二房。

    危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。

    裴玄心里暗想:如果他是沈玥,他绝对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
    拿着大笔家产,舒服的过日子不好吗?若是担心名声难听,大不了离开京城,天下之大,总有能舒心落脚的地方。

    太子也是这么想,叹气摇摇头,“她大概是一时意气,不曾清楚考虑过后果。父皇将她禁足宫中是对的,若是放着不管,她说不定会自己偷偷跑去边关,真出事就晚了。”

    裴玄心情更复杂,“皇上思虑周全,是沈玥不识好歹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是沈家最后一个女儿了。”太子无奈摇头,“看在沈家过去的功劳上,父皇不会拿她怎样,就先在宫里静养吧。”

    定远侯等人闻言,也都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众人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御书房后殿,宣明帝独坐在软榻上,看着手里的边关奏报,眼神晦暗不明。

    “你说,这奏报上的疑点是真是假?竟连沈观山的女儿都看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刘公公垂眸,“皇上,谁看出来都不要紧,真假如何,本就是皇上的决定。”

    宣明帝愠怒,“说得轻巧,你看看如今朝堂上,还是朕能决定的吗?一个个都恨不得跳到朕脸上来了。”

    刘公公道:“朝臣们也是为皇上考虑,皇上不必动怒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哪是为朕考虑?一个个的,不过是为着自己的私心罢了。”

    宣明帝厌烦地将奏折扔在桌上,“窦元武也是不中用了,连个奏报也写不好,留着这么多疑点给人挑刺,让朕难做。”

    刘公公迟疑,“窦大人对皇上一片忠心,自不会让皇上为难,这奏报……”

    恐怕已经是窦元武尽力而为,只是疑点太多,他实在掩盖不下去,只能这样送来。

    宣明帝冷冷道:“窦元武有多少能耐,朕清楚的很,连他父亲窦仲十分之一都不如,若不是看他忠心,朕又怎么会让他去边关?”

    “皇上英明。”刘公公低头。

    宣明帝眼神越发晦暗,“如今朝中武将,朕信得过、又能用的不多。窦仲要坐镇京郊大营,动不得,窦家子嗣不出挑,也只有窦元武还能勉强用一用。朕让他去边关监军,本意就是让他盯着沈观山父子,替朕监察边军动向,他倒好,一来就给朕上了这么大一桩难题。”

    沈观山父子到底是怎么死的?宣明帝其实也不清楚。

    窦元武是他派去边关监军,也是他信得过的人,但这场战事发生的突然又蹊跷,宣明帝得知的情况,并不比定远侯他们多。

    可无论如何,宣明帝都不相信窦元武敢欺瞒自己,那是他一手提拔挑选的人,他自然信任。

    反而是沈家那边……

    宣明帝面露寒色,“沈观山面上忠诚,实则对朕隐瞒颇多,他这个从民间找回来的女儿是怎么回事?又不曾在沈家长大,她从哪学的兵法战事?”

    刘公公道:“这确实值得怀疑,奴才看沈玥挑刺奏报的样子,显然是极通兵法,又敏锐聪明,句句都问在点子上,怕是连朝中不少武臣都不如她。”

    “哼,民间养大,能养出这样的女儿?比朕的太子还精通战事些。”

    宣明帝想起沈玥质疑奏报的样子,若不是及时阻拦,她只怕还能挑出更多疑点,更加难以圆说。

    他微微眯起晦暗的眼,“你去查查沈玥的来历,看她是不是早就被沈家接回来,精心养在暗中?朕看她一心为父兄伸冤的样子,就不像是刚接回来的,对沈家真是死心塌地。”

    刘公公暗自吃惊,“皇上是怀疑……沈玥是沈家人留的暗手,防的就是沈家一旦出事,她能站出来支撑门庭?可沈玥毕竟是女儿,沈家与其培养她,不如培养儿子。”

    “女儿也有女儿的好处。”宣明帝冷声道,“谁会怀疑一个小姑娘有多大本事?连朕不也被瞒过去了?”

    在没有亲眼见到沈玥之前,宣明帝是根本没有把沈观山这个女儿放在眼里的。

    所以才轻易同意,让她回归了沈家族谱。

    但儿子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儿子能继承家业,天然就比女儿更受重视,也不便隐藏。

    至少沈观山三个儿子的情况,他们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,

第109章 君心难测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